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悦读 | 经济话语研究的进展、价值与展望

李琳 商务英语研究院
2024-09-09

李琳

读完需要

29分钟

速读仅需 10 分钟

经济话语研究的进展、价值与展望

   

摘要

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经济话语研究成果,思考并分析了我国对外经济话语实践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首先界定了经济话语的内涵和学科属性,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简述经济话语研究的进展。然后,从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互鉴、推动经济话语人才培养、增强国际经济话语权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开展经济话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最后,从经济话语语料库建设、全方位语言特征描写、研究对象扩展、多学科理论融合、跨学科研究方法应用、中国对外经济话语研究六个方面对未来我国经济话语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经济话语;研究进展;研究价值;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李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对外经济话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1BYY087)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是新时代我国外语界的使命和担当,而对外经济话语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面临话语挑战,议题设置能力、谈判说服能力和话语影响力与自身经济地位不相匹配,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中的话语权相对不足[2]。提升中国国际经济话语权,离不开中国对外经济话语体系的构建。如何构建中国对外经济话语体系,阐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的贡献?如何提升中国国际经济话语权,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当下中国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语言学界和经济学界都对经济话语表现出浓厚兴趣,相关研究数量稳步增长,催生出大量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统计了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的 SSCI 期刊论文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 CSSCI 来源期刊论文,以“经济话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出 2012—2021 年间以经济话语为主题的 SSCI 期刊论文 701 篇,CSSCI 期刊论文 446 篇。国内外经济话语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些成果从本质上看,既反映了研究者不同的学术背景,也推动了应用语言学学科及其分支话语分析的持续发展。21 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和管理学发生了话语转向,诸多该领域学者对语言及其在经济活动和企业行为中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研究者关注话语的经济价值,如话语行为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3]以及话语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如话语与制度化、组织间协作、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变革之间的关系。[4]这一转向也影响到了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经济话语研究的方向。语言学界开始关注经济话语的修辞特征和经济语境,[5]也有学者尝试从跨学科视角开展研究,如评价标记语与企业绩效的关系,[6]语言障碍与国际贸易的关系[7]等。语言学界对经济话语的分析产生了大量的成果,这些成果与经济学界的探索讨论相互影响促进,推动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经济学视角认识和界定话语,这也符合当下我们构建中国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服务国家提升经济话语权的需要。
经济话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成果,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研究范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与认可,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但是,目前国内语言学界缺乏对经济话语的学理梳理、研究评述和问题分析。经济话语研究关注哪些热点话题,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构建有哪些意义,对我国未来经济话语研究有怎样的启示,这些都是亟待解答的问题。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构建不是空中楼阁,它的基础在于对经济话语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因此,全面了解经济话语研究的进展,明确经济话语研究的价值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构建,加强经济领域国际话语传播能力,乃至提升国际经济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话语的研究进展


   

(一)经济话语的内涵和学科属性

一直以来学者大多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逐步上升到对经济和语言两者总体关联和区别进行阐述,从而形成对于经济话语的内涵的界定。早在 1975 年,罗西-兰迪(Rossi-Landi)在《语言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就提出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讨论是以生产-交换-消费,也就是以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这一三元架构为基础,而经济话语研究的正是这三者之间的差异”。[8]希尔(Shell)在《文学经济》一书中对文学中严格意义上的货币隐喻用法进行了归类,并探讨了货币的发展如何带来了哲学思想和语言的革命,词汇如何从美学和现实角度把单纯的商品变成了符号,从而证明了文学与经济理论和生产的亲缘关系。[9]海因策尔曼(Heinzelmann)在《想象力的经济学》一书中通过分析 19 世纪经济学家话语的结构和修辞,对经济学家如何运用语言并反过来如何影响文学作者的语言进行了论述。[10]20 世纪 80 年代,麦克洛斯基(McCloskey)在《经济学的修辞》一书中提出“经济学家应该意识到修辞的重要性,因为修辞会使他们更加清楚为何赞同,为何反对,也会明白仅仅通过研究方法来击败不同论点并非易事。因此,即使是经济学家也应该借助诸如经济隐喻、历史先例的相关性、内省的说服力、权威力量、对偶的魅力和其他实现说服的修辞手段来使论证变得温和”。[11]随后,塞缪尔(Samuels)在他出版的文集《经济学作为一种话语:经济学家语言的分析》中提出经济学研究是一种话语或者修辞实践,并讨论了如何把修辞、阐释、后现代、解构、批判等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12]但总体上看,上述文献严格来说并不是经济学的语言分析,而只是探讨了语言在市场活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直到 21 世纪初,经济学家鲁宾斯坦(Rubinstein)从对语言的经济分析这一研究视角来切入探讨经济学与语言的关系,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学分析和博弈论经济学的语言问题。[13]经济学界在逐渐觉醒,“入侵”到语言学领域,他们认识到不了解语言,不关注语言在市场机制运作中的作用,显然难以对人类“经济世界”的内在秩序及其变迁机理有一个到位的理解和把握。[14]近十年来,国内语言学界也开始关注经济话语,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经济话语进行界定。朱立华提出经济话语就是经济修辞学,也称为“经济辩术”或“经济谎言”,研究经济学家如何利用经济“话语权”说服同僚或政客接受某种经济学说,以实现某种经济或政治目的。[15]李琳和王立非认为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经济话语,提出“经济话语是指经济活动中用于提出经济主张、表达经济思想、促进经济交流、沟通经济信息、增强经济话语权的话语体系,可以表现为陈述、交流、演说、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16]郭璇则把经济话语界定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对全球经济体系改革目标、立场、具体建议等中国话语的表达,也就是“中国方案”的经济实践话语。[17]
从学科属性上看,经济学具有科学属性和文学属性,对于作为经济学载体的经济话语的研究具有跨学科属性。麦克洛斯基(McCloskey)指出经济学需要大量的事实和逻辑,具有科学属性。科学也是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合,因此,经济学不仅是科学的,也是文学的,可以用听起来像人们谈论诗歌、戏剧、小说及关于这些东西的研究的方式来谈论经济学,而不是用未经加工处理的感官数据和至高无上的逻辑判断。[18]罗西-兰迪(Rossi-Landi)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编码,把语言社群看作是全部信息的总合。语言社群如同一个巨大的市场,其中的词汇和句子作为语言信息,如同市场中的商品一样在流通。将商品看作信息,经济科学看作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是把经济对象中的非符号物质残留撇开了。进一步来说,将非语言信息的物质残留撇开,使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商品化(商品的可销售属性)是符号化(语言的信息传递属性)的一种形式。换言之,我们可以对语言的表述符号体系和非表述符号体系或“经济语言”进行比较,我们已经认识到在这一范畴内后者存在符号的特征;可以说,我们已经超越了非符号的层面,看透了经济市场的物质密度(复杂本质)。由此可见,不仅仅资本是非表述的符号体系,即一种“语言”(langue),同时语言也是一种资本。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解决经济问题,把它看作是人类现实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人类现实就是社会符号系统的总和。[19]内维斯(Neves)指出要想了解经济这一复杂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需要采用不同学科的分析工具,这其中话语分析和批判话语分析尤为重要,因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去了解某种叙事、论证和立场是如何建构并获得影响的。[20]霍奇(Hodge)尝试重新定义语言学和经济学来应对各自学科范畴之外的混合事实,把经济过程看作是语言形式,把语言过程看作是经济事实。经济和语言的辩证分析将带来更为丰硕的成果。没有经济分析所提供的社会现实,我们无法理解语步的要点;没有话语分析对语境的关注,经济描述将变得苍白无力。[21]国内学界也有学者关注经济语篇和文学语篇的内在联系。朱立华指出,经济学必须使用语言作为载体进行表述,经济语篇并非总是由等式、定理和理论假设组成,而更多使用的是具有文学特质的自然语言。[22]田春生和郭政则把经济学话语看作是一个阅读、理解和解释经济符号的过程,把经济学家看成是经济学文本的阅读者或翻译者。[23]


   

(二) 经济话语研究的三个维度

经济话语研究的主要内容涵盖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分别对应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24]

1.微观维度研究

微观经济话语研究关注个人层面的经济话语,即个人如何通过话语中介向外界传递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个人经济思想、价值观以及消费观等。现有个人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总裁话语。关注企业领导者的语言特征(如主题词、及物性、言语行为、人称代词、被动语态、元话语等)和修辞特征(如隐喻、头韵、态度、评价、对比等)及其背后体现的总裁个人特质,如伯特和德威森(Boudt & Thewissen)考察了总裁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平衡个人权力和职位权力,展现个人形象和视野,提升领导魅力。[25] (2) 企业员工话语。关注跨国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交际和互动,聚焦礼貌、幽默、闲聊和多语言者身份等话题,目的是揭示员工如何达到工作要求或融入职场环境,如马克(Mak)考察了中国香港员工如何在即时通讯中进行闲聊,以实现各种业务目标,并在互动过程中采用双语策略构建多重身份。[26] (3) 消费者话语。关注客户和消费者的在线评论,考察企业如何根据客户对产品和活动的意见和态度,来提高公司的绩效并制定更好的活动组织策略,如吴桃瑞斯等(Wu et al.)考察了在线平台上四家中国澳门豪华酒店的评论,凭借长短期记忆模型和情绪指数,探索客户评论的情绪信息在增强酒店需求预测方面的潜力。[27]

2.中观维度研究

中观经济话语研究关注企业层面的经济话语,即话语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探讨日常企业管理与运营过程中的话语如何与具体的组织惯例相联系并对组织行为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现有企业层面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企业对外沟通。关注企业如何采用话语策略塑造企业形象、改进营销策略、解决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危机、建立客户信任,与政府部门沟通,构建企业合法性等,如奥托等(Otto et al.)研究了三家著名快餐公司的企业传播和营销活动话语,来揭示企业采用何种策略塑造其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28] (2) 企业内部沟通。关注工作场所的互动话语,揭示内部沟通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关系、等级制度、商业伦理、商业规范、领导力、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效率和建立商业规范,如戴维斯等(Davis et al.)考察了公司电话会议的数据,发现电话会议的基调受到经理特定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的显著影响。[29]

3.宏观维度研究

宏观经济话语研究关注国家层面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话语,这类经济话语研究重视语境特征,关注由经济、政治、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动态语境,以及各种因素的结合对话语的影响。现有国家层面经济话语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国际组织经济话语。涉及全球经济治理,包括话语如何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缘关系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如埃尔贾韦克和埃尔贾韦克(Erjavec & Erjavec)考察了 1991—2017 年间欧盟委员会关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的改革文件,探究其背后所涉及的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沟通与协商。[30] (2) 国家经济话语。关注国家对贸易、债务、就业、通货膨胀、利率这些重要经济话题的阐述如何影响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以及话语与政治制度和行为的关系,如塞尔吉和稻葵(Sergi & Inaki)考察了西班牙 1996—2011 选举周期政党议会演讲,发现反对党关于突出经济问题的论述影响选民的评价。[31]

   

二、 经济话语研究的价值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之相匹配的中国国际话语权亟待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构建国家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提升国际经济话语权,离不开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话语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经济话语研究在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互鉴、推动经济话语人才培养、增强国际经济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经济话语研究对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互鉴有积极促进作用。对经济和话语的分析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在研究领域和研究任务上有重叠之处。[32]有经济学家试图从其他学科寻找研究问题、理论、方法来深入挖掘经济学科的话语实践,尝试结合语言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把语言的形态与功能作为研究内容与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在扩大经济学研究内容的同时,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同时,从经济学的视角对语言本身进行认识和界定,采用更为理性科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对语言进行不同层面的审视和研究,发现不同以往的语言特征和属性,使语言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更加理性可信,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领域。[33]一些批判话语分析研究者正在逐渐熟悉并且越来越关注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和现象,如金融压制(financial repression)、紧缩政策(austerity policies)、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商务谈判(business negotiation)、叙事会计(narrative accounting)、跨国公司内部语言政策(internal language policies)等。不仅如此,当前国外经济话语的跨学科模式已经扩展至语言学和经济学以外,所涉学科涵盖环境学,如阿斯瓦德(Aswad)通过对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广告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揭示了如何使用互文性作为一种话语策略来提高人们对濒危、脆弱和受威胁物种困境的认识[34];社会学,如戈多伊等(Godoi et al.)考察了在线体育营销活动的相关话语,发现嘻哈文化、体育营销和消费紧密相连[35];政治学,如米罗(Miró)研究了媒体中出现的 21 位欧盟公职人员的话语,探讨他们如何考虑建立新的财政团结机制来应对 COVID-19 危机的暴发[36]等。经济话语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而经济问题本身就与文化、社会、政治、环境和教育等问题相互交融,经济话语研究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不断演化,学科边界不断重塑、再造。这种发展趋势应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只有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才能实现共谋资源,涌现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
其次,经济话语研究对推动经济话语人才培养有科学指导作用。商务英语研究一直关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尤其是当前根据新文科建设的原则和要求,面向国家开放经济的新格局,更加重视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37]如今,商务话语研究迈入经济话语研究时代,同样需要经济话语研究成果来指导经济话语人才培养。当前经济话语教学仍然以商务话语教学为主,尤为关注英语作为国际商务通用语在跨国公司内部员工之间交际和互动中的作用。[38]而经济话语人才不仅需要语言技能,了解跨国公司内部的差异化管理和文化可通约性,更要明晰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握中国对外经济话语传播的特征,理解中国经济话语与国际工作环境下经济话语的融合性和差异性。经济话语研究的跨学科属性契合了经济话语人才培养的方向。经济话语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导学生发现中外经济话语在内容、逻辑、方式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促进相互间的对话与交流,互学与互鉴;鼓励学生努力吸收不同学科的思维范式,拓展学科视野,探索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此外,经济话语实践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经济故事”的能力及国际对话能力,引导学生在未来国际交往中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最后,经济话语研究对增强国际经济话语权有基础支撑作用。随着中国越来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世界更需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所延伸出的话语表达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只有加强经济话语研究,建构中国特色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扩大国际经济秩序与贸易争端等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家机构、国家媒体、企业、个人的经济主张和经济思想,并通过经济话语所包含的概念、逻辑、价值观等因素来说服、影响他国,从而促进经济交流,沟通经济信息,解决经济纠纷,减少误解和歧视。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关注中国经济话语权的提升对策和路径,如王厚双和邓平平分析了国际话语权力与国家文化实力之间深层次的关系。[39]邹升平和施庆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体系是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基本条件。[40]陈伟光和王燕提出改变话语弱势地位,提升话语权,是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首要问题。[41]田春生和郭政认为中国学者虽然了解中国经济的运作和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但却找不出符合西方主流经济学学术规范的话语,无法把这些运行机制用经济学语言规范地表述出来,[42]导致当前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与其经济地位和贡献并不匹配,时常面临被“误解”和“曲解”的困境,对贸易规则的阐释权以及对财经事件的发言权受到局限。中外之间误解与摩擦最集中的时刻,也正是抽丝剥茧、加深彼此认知的最佳时刻。[43]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话语研究,对构建中国对外经济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国际经济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 经济话语研究展望

基于近十年国内外经济话语研究的进展,以及经济话语研究对于学科融合互鉴、人才培养、增强国际经济话语权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未来我们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研究。

首先,就语料库而言

现有经济话语研究已经建立了一些经济话语语料库,如“一带一路”语料库、企业年报语料库、总裁风险话语语料库等,但总体来讲规模较小,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经济话语语料库建设还不完备,中国经济话语的语料库建设尤其需要加强。未来可以采集联合国贸发报告、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世界银行经济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中国商务部文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经济部分)等建立宏观经济话语语料库;可以收集《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等建立中观经济话语语料库;可以总结国家领导人关于经济话题的阐述、经济学家谈论经济话题的书面或口头话语、依托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评价话语等建立微观经济话语语料库。语料可以不断扩容和动态更新。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中国经济话语传播动态监测与评价智能平台”。同时,可将语料库方法和深度文本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方法相结合,开展中外经济话语对比研究,为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政策和中国企业状况提供依据。

第二,就语言特征而言

现有经济话语研究多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视角出发,以话语分析为主要分析框架,关注词汇、语法、语义、搭配特征,如高频词(丛)、关键词、主题结构、人称代词、被动语态、态度资源、情态标记语、语义韵、可读性、可理解性、句法复杂度、言语行为、指示语、会话含义、预设、礼貌、幽默等特征,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经济话语研究仅仅涉及隐喻表征。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经济话语中的认知功能,如心理空间、近体化空间、主体间性等。经济话语的语篇特征和体裁特征的研究也有待加强。未来可以从体裁分析视角出发,考察语义引力、语义密度等指标,或者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考察经济话语中的话题链,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统计分析对具体语言现象作深入细致的多维度描写和解读,从多个视角深入挖掘经济话语中的语言特征。

第三,就研究对象而言

微观经济话语研究较为关注总裁话语、企业员工话语和消费者话语,而对经济学家话语关注较少。经济学家通过其话语与大众沟通、传递经济信息、指引经济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的判断,值得关注。中观经济话语研究较为关注企业年报,而对《企业环境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分析师报告》等关注较少。各类企业报告从经营管理、资本结构、市场容量、环境状况、社会责任等方面阐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行业分析报告》则是由专业市场研究公司撰写,内容涵盖行业概况、市场调查、品牌调查等,为政府部门、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或投资依据。此外,现有研究更为关注职业身份建构、企业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形象建构、跨国公司语言管理等,但是对于投资、并购、信用等级这些话题鲜有涉及。最后,宏观经济话语整体研究较少。国外虽然已经有研究开始关注新自由主义经济危机叙事(neoliberal economic crisis narratives)、财政契约话语(fiscal compact discourse)、紧缩话语(austerity discourse)、中央银行报告(central bank talk)等,但是数量较少,而且对于通货膨胀、失业等这些重要危机类经济问题的关注不够。国内对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等重大经济问题、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话语研究还有待深入和拓展。

第四,就研究理论而言

现有经济话语研究较多地融合管理学理论,包括公司治理、印象管理、信号理论、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专有成本理论等,关注企业经济话语,从语言自身特征以及语言与企业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考察。融合经济学理论,如从叙事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等视角考察话语与宏观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对经济叙事关注远远不够。现有的国家经济话语分析主要集中在显性、表层的语言沟通,对语言背后的宏观语境挖掘不够,无法掌握国家经济话语特征的全貌。宏观经济话语研究在关注话语和文本的基础上,更要深刻与系统地探索经济规律运行的轨迹和深层思想理念。此外,融合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如皮尔斯符号传播思想、框架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开展的研究还很少。徐琳瑶等建立了新闻传播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双视角研究框架,但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经济话语研究尚未开展。[44]宏观经济话语是国家话语,它必然表达和反映国家的经济立场和政治态度。一个国家的经济话语能否在国际上进行有效传播并掌握话语权,除受国家实力、国家意识形态、语言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外,经济话语的表达方式,如话语策略的应用、话语的逻辑性或说服力等,也有着直接影响。新闻传播理论的引入能够使研究者更为关注语言及话语生产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与社会角色,有助于改善传播效果,提升传播效率。

第五,在研究方法上

现有经济话语分析偏重于对少量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然而,大数据时代更倾向于使用大样本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45]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应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企业层面的经济话语研究可以通过多元回归、结构方程(SEM)、多层线性模型(HLM)等计量或统计方法考察话语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话语与企业绩效或股市市值的关系,话语在诸如战略、变革和社会认同等领域或主题中的作用。国家层面的经济话语研究可以通过批判话语分析、内容分析、叙事分析、互文分析、修辞策略分析、主题建模等方法,并辅之以引力模型等经济学方法,深入挖掘国家经济话语的特征、性质及本质,剖析认知和语言的规则如何构建和塑造了国家经济立场,形成经济政策,影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

第六,在研究视角上

现有经济话语研究依然以各类商务沟通为主,更多涉及企业和商务操作层面,较少涉及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层面,对国家宏观战略影响不足。范大祺指出,建构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对外话语体系能够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46]因此,未来我们需要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开展对外经济话语研究,构建中国对外经济话语体系,提升国际经济话语权,服务国家贸易强国建设,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服务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最终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目标。中国对外经济话语研究未来需要更多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分析传播现状,探讨传播机制、路径和方法,审视现阶段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经济话语能力,反思和总结自媒体时代对外报道的经验与不足。中国对外经济话语的有效传播可以促进中国经济信息的“特色性”价值向“普遍化”价值转化和融合。提升“特色性”信息的影响力,为其他国家和文化提供普遍性价值参考,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应有的贡献。

👀

   

四、结语

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话语的内涵和学科属性,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总结了经济话语研究的进展,随后阐述我国开展经济话语研究的价值定位,最后展望我国未来经济话语的研究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明确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开展经济话语研究正是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大胆尝试。中国与世界正在日益走向对话型社会。面对国家面临的重大国际形势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尚未解决,俄乌战争冲突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备受冲击),新兴的重大战略需求(“一带一路”),以及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建设需要(人类文明新形态),经济话语研究的蓬勃发展正当其时,经济话语研究者们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吴赟.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译介与传播研究:概念、框架与实践[J].外语界,2020(6):2-11.[2] 陈伟光,王燕.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博弈——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9(9):35-43.[3] 占俊英.品牌名称修辞的经济价值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2-106.[4] 吕源,彭长桂.话语分析:开拓管理研究新视野[J].管理世界,2012(10):157-171.[5] 李琳,王立非.论经济话语的理论体系与研究领域[J].外语教学,2019(6):7-13.[6] 李琳.英美总裁风险认知话语对企业绩效的预测建模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7] 王立非,金钰珏.我国对外贸易中语言障碍度测量及影响:引力模型分析[J].外语教学,2018(1):14-18.[8] Rossi-Landi F.Linguistics and Economics[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75:128.[9] Shell M.The Economy of Literature[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8:192.[10] Heinzelmann K.The Economics of the Imagination[M].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80:320.[11] McCloskey D N.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83(21):481-517.[12] Samuels W J.Economics as Discourse:An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of Economists[M].Boston:Kluwer Academic,1990.[13] Rubinstein A.Economics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4] 韦森.语言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语言[J].东岳论丛,2009(11):5-29.[15] 朱立华.经济修辞学研究概述[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5):42-46.[16] 李琳,王立非.论经济话语的理论体系与研究领域[J].外语教学,2019(6):7-13.[17] 郭璇.全球治理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国际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73-74.[18] McCloskey D N.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M].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8:19-23.[19] Rossi-Landi F.Linguistics and Economics[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75:132-140.[20] Neves V.Economics and Interdisciplinarity:An Open-systems Approach[J].Brazi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7(2):343-362.[21] Hodge B.Deep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Responses to Crisis[C]//Power K,et al.Discourse Analysis and Austerit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9:17-33.[22] 朱立华.经济修辞学研究概述[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5):42-46.[23] 田春生,郭政,对“中国问题”的经济学方法论思考[J].中州学刊,2011(6):41-47.[24] 李琳,王立非.论经济话语的理论体系与研究领域[J].外语教学,2019(6):7-13.[25] Boudt K,Thewissen J.Jockeying for Position in CEO Letters: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 Sentiment Analytics[J].Financial Management,2019(1):77-115.[26] Mak B C N.Doing Business and Constructing Identities through Small Talk in Workplace Instant Messaging[J].Pragmatics and Society,2019,10(4):559-583.[27] Wu D C,Zhong S,Qiu R T,et al.Are Customer Reviews Just Reviews?Hotel Forecasting Using Sentiment Analysis[J].Tourism Economics,2022,28(3):795-816.[28] Otto N,Johnston J,Baumann S.Moral Entrepreneurialism for the Hamburger:Strategies for Marketing a Contested Fast Food[J].Cultural Sociology,2022,16(2):190-211.[29] Davis A K,Ge W,Matsumoto D,et al.The Effect of Manager-specific Optimism on the Tone of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5,20(2):639-673.[30] Erjavec K,Erjavec E.The Noble or Sour Wine:European Commission’s Competing Discourses on the Main CAP Reforms[J].Sociologia Ruralis,2020,60(3):661-679.[31] Sergi P P,Inaki S.The Political Conditioning of Subjective Economic Evaluations:The Role of Party Discourse[J].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16(4):799-823.[32] Power K,Ali T,Lebduškov昣 E.Introductio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Austerity Discourses:A Case Study in Why and How Economists and Discourse Analysts Should Work Together[C]//Power K,et al.Discourse Analysis and Austerit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9:1-14.[33] 杨惠媛.语言经济学:语言学与经济学的共同增长点[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3(4):252-260.[34] Aswad N G.Portrayals of Endangered Species in Advertising:Exercising Intertextuality to Question the Anthropocentric Lens[J].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2019,13(1):118-134.[35] Godoi M,Dummel M D L,Silva S.Sports Marketing,Hip Hop Culture and Consumption:An Analysis of Campaign “It’s Possible!”[J].Movimento,2016,22(2):431-442.[36] Miró J.Debating Fiscal Solidarity in the EU:Interests,Values and Identities in the Legitimat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EU Plan[J].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2022,44(3):307-325.[37] 王立非,宋海玲.新文科指引下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J].外语界,2021(5):33-40.[38] Kankaanranta A,Louhiala-Salminen L, Karhunen P.English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English” at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J].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2015,4(1):125.[39] 王厚双,邓平平.影响中国获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的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10):33-41.[40] 邹升平,施庆.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基础条件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19(12):8-14.[41] 陈伟光,王燕.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博弈——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9(9):35-43.[42] 田春生,郭政,对“中国问题”的经济学方法论思考[J].中州学刊,2011(6):41-47.[43] 程云杰.浅谈中国经济治理对外传播的话语创新[J].对外传播,2019(7):26-27.[44] 徐琳瑶,向明友,董敏,等.新闻态度研究述评——大众传播与话语分析双视角[J].中国外语,2018(2):48-56.

向右滑动即可查看完整文献信息→



点击下方蓝字 获取原文PDF

相关阅读

文献悦读 |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企业财务语篇可读性对比分析

王立非 任杰 | 商务英语研究新领域: 国外财务叙事话语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悦读 | 商务英语隐喻语块特征与技术性的相关性研究

文献悦读 | 国内商务英语课程中问题导向学习法的使用

文献悦读 | 国内商务英语课程中模拟教学法的使用

文献悦读 | 商务邮件中短语结构的使用:商务英语学习者与职场专业人士的比较分析

Thanks for being with me.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英语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